提高士气之激将法--诸葛亮的四次激将法及其结果
发布日期:2015-08-21浏览:1994
第一次:计激孙权 结果:共同抗曹
赤璧大战前夕,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达江东劝说孙权共同抗曹,鲁肃带他前去会见孙权。诸葛亮见孙权碧眼紫髯,一表人材,自知难以用言语说动,便打定主意要用言语激他。寒喧之后,孙权问道:“曹兵共有多少?”诸葛亮答:“马步水军,共100余万。”孙权又问:“曹操部下战将,能有多少?”诸葛亮说:“足智多谋之士,能征惯战之将,不下一二千人!”孙权道:“曹操有吞并江东的意图,战与不战,请先生为我下决心。”诸葛亮说:“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,又新破荆州,威震天下,无人能敌。将军如不能与之抗衡,要早依众谋士的主张,向他投降呢?”
孙权道:“就如您所说的,那么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?”诸葛亮说:“当年的田横,不过是齐国的一名壮士罢了,尚能笃守节义,不受侮辱,更何况身为王室之胄、英才盖世、众士仰慕的刘豫州。事业不成,这是天意,又岂能屈处人下?”孙权听了,不禁勃然大怒,退入后堂。众人都笑诸葛亮不会说话,一哄而散。孙权一会又回到堂前,设酒宴款待诸葛亮,坚定了抗曹决心。
第二次:气激周瑜结果:全力以赴
周瑜系江东主战派的核心。但是,他在与诸葛亮相见时,却故意反说宜降不宜战。鲁肃不知是诈,与周瑜当面争辩起来。诸葛亮装作主张投降的样子,然后说:“我有一计,既不必牵羊担酒,纳土献印,也不必亲自渡江;只要派一名使者,送两个人到江北给曹操,百万大军就会卷旗卸甲而退。”周瑜问道:“用哪两个人?”诸葛亮说:“我在隆中时,就听说曹操在漳河新建了一座十分壮丽的楼台,称之为‘铜雀台’,并且广选天下美女置于其中。曹操原本就是个好色之徒,他很早就听说江东乔公有两个女儿,长曰大乔,次曰小乔,都有沉鱼落雁之容,闭月羞花之貌。曹操曾经发誓说:‘我一愿扫平四海,以成帝业;一愿得江东二乔,置之于铜雀台,以乐晚年。如此,虽死也没有什么可恨的了。’可见,他率百万雄兵,虎视江南,其实不过是为得到这两个女子。将军何不去找那乔公,用千金买下这两个女子,派人送给曹操。曹操得到她们之后,心满意足,必然班师回朝。”周瑜道:“曹操想得到二乔,有什么证验没有?”诸葛亮说:“曹操的小儿子曹植,下笔成文。曹操曾经命他写了一篇《铜雀台赋》,其中“揽‘二乔’于东南今,乐朝夕与之共”,果然是想要得到江东二乔的意思。周瑜听罢大怒,站起来指着北方大骂道:“老贼欺人太甚!”诸葛亮连忙劝阻说:“当年汉朝皇帝曾以公主和亲,今天为了退敌,这民间的两个女子有什么可惜的呢?”周瑜道:“先生有所不知,大乔是孙伯符(即孙策,孙权之兄,其时已死)之妇,小乔乃周瑜之妻。”诸葛亮佯装惶恐道:“我确实是不知此事,矢口乱说,死罪死罪!”周瑜道:“我与老贼誓不两立,希望先生助我一臂之力。”于是,二人遂订下联合抗击曹军的大计。
第三次:智激黄忠 结果:斩杀敌将
建安廿年(公元215年),曹操平汉中,并派大将夏侯渊、张郃等留守。刘备趁曹操立足未定,同年率将进兵汉中。孔明聚众将于堂上,曰:“今南郑紧急,必须往阳平关取回马超,方可退夏侯渊也。”法正曰:“马超屯兵阳平关,镇守汉中,亦是紧要之地,不可取回。可于帐中诸将内选一人去破夏侯渊。”孔明曰:“夏侯渊骁勇莫敌,除非马超、翼德,无人可当。”忽一人厉声出曰:“军师何轻视众人耶!吾虽不才,愿斩夏侯渊首级,献于麾下。”众视之,乃老将黄忠也。孔明曰:“汉升虽然英勇,怎奈年老,恐非夏侯渊敌手。”黄忠听了,白发倒竖曰:“某虽老,两臂尚开三石之弓,浑身还有千斤之力:岂不足敌夏侯渊匹夫哉!”孔明曰:“将军已年近七十,非比壮年。”黄忠曰:“昔廉颇年八十,尚食斗米、肉十斤,诸侯畏其勇,不敢侵犯赵界,何况黄忠未及七十乎?”孔明曰:“将军要去,谁为副将?”忠曰:“老将严颜,可同我去。但有疏虞,先纳下这白头。”玄德大喜,即令黄忠、严颜去与夏侯渊交战。黄忠首先夺得定军山以西的挡箭牌山的山头,踞高临下,直取夏侯渊,夏措手不及,被黄忠腰斩,从而夺得了定军山。刘备进而夺取了大半个汉中地区。
第四次:计激司马懿结果:反被刺探内情
青龙二年(234年)二月,蜀丞相诸葛亮率军10万出斜谷攻魏,司马懿坚守城不出。孔明乃取巾帼并妇人缟素之服,盛于大盒之内,修书一封,遣人送至魏寨。诸将不敢隐蔽,引来使入见司马懿。懿对众启盒视之,内有巾帼妇人之衣,并书一封。懿拆视其书,略曰:“仲达既为大将,统领中原之众,不思披坚执锐,以决雌雄,乃甘窟守土巢,谨避刀箭,与妇人又何异哉!今遣人送巾帼素衣至,如不出战,可再拜而受之。倘耻心未泯,犹有男子胸襟,早与批回,依期赴敌。”司马懿看毕,心中大怒,乃佯笑曰:“孔明视我为妇人耶!”即受之,令重待来使。懿问曰:“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?”使者曰:“丞相夙兴夜寐,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。所啖之食,日不过数升。”懿顾谓诸将曰:“孔明食少事烦,其能久乎?”懿知孔明不久于人世,乃坚定坚守不出决心,次年孔明病死五丈原,懿解除边陲敌情,乃励精图治,后其子司马昭,其孙司马炎荡平蜀吴,三国终归晋。
赤璧大战前夕,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达江东劝说孙权共同抗曹,鲁肃带他前去会见孙权。诸葛亮见孙权碧眼紫髯,一表人材,自知难以用言语说动,便打定主意要用言语激他。寒喧之后,孙权问道:“曹兵共有多少?”诸葛亮答:“马步水军,共100余万。”孙权又问:“曹操部下战将,能有多少?”诸葛亮说:“足智多谋之士,能征惯战之将,不下一二千人!”孙权道:“曹操有吞并江东的意图,战与不战,请先生为我下决心。”诸葛亮说:“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,又新破荆州,威震天下,无人能敌。将军如不能与之抗衡,要早依众谋士的主张,向他投降呢?”
孙权道:“就如您所说的,那么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?”诸葛亮说:“当年的田横,不过是齐国的一名壮士罢了,尚能笃守节义,不受侮辱,更何况身为王室之胄、英才盖世、众士仰慕的刘豫州。事业不成,这是天意,又岂能屈处人下?”孙权听了,不禁勃然大怒,退入后堂。众人都笑诸葛亮不会说话,一哄而散。孙权一会又回到堂前,设酒宴款待诸葛亮,坚定了抗曹决心。
第二次:气激周瑜结果:全力以赴
周瑜系江东主战派的核心。但是,他在与诸葛亮相见时,却故意反说宜降不宜战。鲁肃不知是诈,与周瑜当面争辩起来。诸葛亮装作主张投降的样子,然后说:“我有一计,既不必牵羊担酒,纳土献印,也不必亲自渡江;只要派一名使者,送两个人到江北给曹操,百万大军就会卷旗卸甲而退。”周瑜问道:“用哪两个人?”诸葛亮说:“我在隆中时,就听说曹操在漳河新建了一座十分壮丽的楼台,称之为‘铜雀台’,并且广选天下美女置于其中。曹操原本就是个好色之徒,他很早就听说江东乔公有两个女儿,长曰大乔,次曰小乔,都有沉鱼落雁之容,闭月羞花之貌。曹操曾经发誓说:‘我一愿扫平四海,以成帝业;一愿得江东二乔,置之于铜雀台,以乐晚年。如此,虽死也没有什么可恨的了。’可见,他率百万雄兵,虎视江南,其实不过是为得到这两个女子。将军何不去找那乔公,用千金买下这两个女子,派人送给曹操。曹操得到她们之后,心满意足,必然班师回朝。”周瑜道:“曹操想得到二乔,有什么证验没有?”诸葛亮说:“曹操的小儿子曹植,下笔成文。曹操曾经命他写了一篇《铜雀台赋》,其中“揽‘二乔’于东南今,乐朝夕与之共”,果然是想要得到江东二乔的意思。周瑜听罢大怒,站起来指着北方大骂道:“老贼欺人太甚!”诸葛亮连忙劝阻说:“当年汉朝皇帝曾以公主和亲,今天为了退敌,这民间的两个女子有什么可惜的呢?”周瑜道:“先生有所不知,大乔是孙伯符(即孙策,孙权之兄,其时已死)之妇,小乔乃周瑜之妻。”诸葛亮佯装惶恐道:“我确实是不知此事,矢口乱说,死罪死罪!”周瑜道:“我与老贼誓不两立,希望先生助我一臂之力。”于是,二人遂订下联合抗击曹军的大计。
第三次:智激黄忠 结果:斩杀敌将
建安廿年(公元215年),曹操平汉中,并派大将夏侯渊、张郃等留守。刘备趁曹操立足未定,同年率将进兵汉中。孔明聚众将于堂上,曰:“今南郑紧急,必须往阳平关取回马超,方可退夏侯渊也。”法正曰:“马超屯兵阳平关,镇守汉中,亦是紧要之地,不可取回。可于帐中诸将内选一人去破夏侯渊。”孔明曰:“夏侯渊骁勇莫敌,除非马超、翼德,无人可当。”忽一人厉声出曰:“军师何轻视众人耶!吾虽不才,愿斩夏侯渊首级,献于麾下。”众视之,乃老将黄忠也。孔明曰:“汉升虽然英勇,怎奈年老,恐非夏侯渊敌手。”黄忠听了,白发倒竖曰:“某虽老,两臂尚开三石之弓,浑身还有千斤之力:岂不足敌夏侯渊匹夫哉!”孔明曰:“将军已年近七十,非比壮年。”黄忠曰:“昔廉颇年八十,尚食斗米、肉十斤,诸侯畏其勇,不敢侵犯赵界,何况黄忠未及七十乎?”孔明曰:“将军要去,谁为副将?”忠曰:“老将严颜,可同我去。但有疏虞,先纳下这白头。”玄德大喜,即令黄忠、严颜去与夏侯渊交战。黄忠首先夺得定军山以西的挡箭牌山的山头,踞高临下,直取夏侯渊,夏措手不及,被黄忠腰斩,从而夺得了定军山。刘备进而夺取了大半个汉中地区。
第四次:计激司马懿结果:反被刺探内情
青龙二年(234年)二月,蜀丞相诸葛亮率军10万出斜谷攻魏,司马懿坚守城不出。孔明乃取巾帼并妇人缟素之服,盛于大盒之内,修书一封,遣人送至魏寨。诸将不敢隐蔽,引来使入见司马懿。懿对众启盒视之,内有巾帼妇人之衣,并书一封。懿拆视其书,略曰:“仲达既为大将,统领中原之众,不思披坚执锐,以决雌雄,乃甘窟守土巢,谨避刀箭,与妇人又何异哉!今遣人送巾帼素衣至,如不出战,可再拜而受之。倘耻心未泯,犹有男子胸襟,早与批回,依期赴敌。”司马懿看毕,心中大怒,乃佯笑曰:“孔明视我为妇人耶!”即受之,令重待来使。懿问曰:“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?”使者曰:“丞相夙兴夜寐,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。所啖之食,日不过数升。”懿顾谓诸将曰:“孔明食少事烦,其能久乎?”懿知孔明不久于人世,乃坚定坚守不出决心,次年孔明病死五丈原,懿解除边陲敌情,乃励精图治,后其子司马昭,其孙司马炎荡平蜀吴,三国终归晋。